首页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验室动态 > 正文

【献礼六十华诞】《中国教育报》头条聚焦我校科技支撑安吉竹产业发展

发布日期:2018-10-15   浏览:

10月15日,《中国教育报》头条报道了我校发挥人才科技优势,用一根“科技竹”支撑安吉竹产业发展。

报道认为,“安吉竹产业的发展史,就是一部浙江农林大学与安吉校县合作史,也是高校科技服务地方产业发展的成功实践,安吉的绿水青山能够变成了‘金山银山’,处处都闪耀着浙江农林大学的智慧。”

“在精准服务安吉竹产业发展的基础上,学校已经探索形成了‘一根科技竹,开辟农民致富路,一亩万元山,强林富民奔小康,一群特派员,精准扶贫攻难关’的精准帮扶模式……”

“在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同时,学校也得到了更好更快的发展: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中心先后落户,学校入选省部共建高校,成为浙江省重点建设高校、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在践行“两山”理念、服务社会发展过程中,浙江农林大学实现了自身华丽而快速的发展。”

现转载如下:

在浙江农林大学的帮助下,毛竹被开发成能吃、能穿、能玩的时尚产品,形成数百亿元的产业

一根安吉科技竹背后的农林智慧

“安吉成为‘两山’理念的诞生地、美丽乡村的发源地、全国首个生态县……100多万亩竹林就是一个生态支撑。在浙江农林大学的人才和科技的支持下,我们现在能将毛竹完全吃干榨尽,很多竹农依靠竹子实现了脱贫致富奔小康。”

每当说起浙江安吉近年来的发展,曾长期担任安吉县林业局局长、现任安吉县慈善总会会长的兰林富总是充满感情地说,安吉竹产业的发展史,就是一部浙江农林大学与安吉校县合作史,也是高校科技服务地方产业发展的成功实践,安吉的绿水青山能够变成了“金山银山”,处处都闪耀着浙江农林大学的智慧。

科技助力“北大荒”披上绿装

上世纪70年代,浙江省安吉县的良朋、南北湖等乡镇,土地贫瘠、旱涝严重、地广人稀,是安吉的“北大荒”,又因水土流失严重,河水含沙量大,被称为“浑泥岗流域”。为帮助安吉开发与治理“浑泥岗流域”,浙江农林大学的叶仲节、郭仁鉴、吴祖映等老师,带着林学、森林保护等专业100多名1980级学生来到这里,通过建设示范林、实施林业开发等一系列举措,让“北大荒”披上了绿装。

1980年学校设立了全国首个竹类专门化专业方向。从1982年开始,胡超宗、方伟等老师就带着学生来到安吉县天荒坪镇余村、山川乡山川村等地开展专业实习。他们发现:当地家家户户经营毛竹,由于缺乏技术,竹农空守竹山难致富,竹海成了穷山,竹农生活十分艰苦。

在得知安吉筹建竹种园的信息后,竹类研究所的相关老师立即行动起来,带领学生参与到竹种园标本的制作、毛竹栽培技术推广中去,为安吉竹产业的规划和发展出谋划策,并于1998年安吉开始和学校合作,探索开展毛竹现代科技园建设项目。

山川乡大里村周正华栽培有40亩毛竹林,在浙江农林大学专家指导下,亩产值从1000多元增长到3000多元,最高超过7000元。据不完全统计,安吉毛竹现代科技园成立以后,已为当地农民增收超过1.2亿元,大大提升了农户经营竹林的积极性。目前,安吉已经形成总面积达108万亩的大竹海,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也渐凸显,成为安吉绿水青山的核心组成部分,为安吉的绿色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人才支撑造就金山银山

安吉县孝丰竹产业科技园区的浙江佶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成立不到两年的竹炭高新企业,对人才和技术需求迫切。在张文标博士的指导下,该公司自主研发的竹炭生产技术,不仅将毛竹下脚料等加工成为附加值更高的活性炭,而且实现了能源的循环使用和低能耗无污染生产竹炭,企业规模和效益迅速提升。

安吉县的上市企业浙江永裕竹业股份有限公司也曾遇到技术难题,在张齐生院士的指导下,研发了新设备、开发了新产品,使用新技术生产的竹材,每平方厘米的单位面积可以承受一吨的压力,深受市场欢迎。生产的竹产品还进了北京奥运会和上海世博会,亮相G20杭州峰会。

“安吉的竹子能被加工成附加值更高的产品、竹产业能够年产值超过200亿元,农林大学的专家教授功不可没。”兰林富说,自己曾算过一笔账,安吉100万亩竹林生产的竹子,只有依靠竹加工技术和竹加工企业才能解决,正是学校为安吉提供了竹木加工技术,帮助安吉竹农实现了致富,让绿水青山成为金山银山。

如今,安吉竹产业实现从卖原竹到卖竹产品、从单纯加工到链式经营的跨越,现已发展成为一个企业数量多达1300余家、总产值超过200亿元的产业集群,形成竹质结构材、竹装饰材料、竹日用品等5000多个品种的产品体系,走在了全国乃至全世界前列。这些竹加工企业和竹产品背后,是浙江农林大学专家学者的默默助力。

集聚智慧空气也可以卖钱

上世纪,学校的师生经常进入安吉天荒坪、山川等乡镇采集制作竹子标本,为竹博园中的中国竹子博物馆建立,积累了第一批标本;竹博园不少竹种培育研究工作是在浙农林专家指导下完成的。

在学校的人才科技支持下,安吉竹博园有竹子种类396种,成为集竹海观光、竹文化主题体验等为一体的全国科普教育基地。更让人想不到的是,在周国模教授团队的技术支持下,安吉竹林的空气也可以卖钱。2010年,该校林业碳汇团队在安吉山川乡建起了全国首个毛竹林碳水通量观测塔,校地签署了“竹林碳汇试验示范区建设”的协议,共同研发了《竹林经营碳汇项目方法学》,安吉县成为全球首个竹林碳汇试验示范区。2016年,安吉的竹林经营碳汇项目通过认证审核,竹农正式开始“卖空气”挣钱——这成为2016中国绿色碳汇十大事件之一。

从卖竹子、卖产品到卖环境、卖空气,安吉的发展,一直没有离开过竹林,百万亩竹海为安吉竹产业的二产、三产提供了基础,更为安吉打造“美丽乡村”打下了基石。安吉开始利用这美丽的环境,描绘更加美丽的明天,学校也开始集聚全校智慧,践行“两山”理念,助力安吉发展:任重教授为安吉“美丽乡村”建设提供理论支持,蔡碧凡老师应邀为当地打造“乡村民宿”出谋划策,斯金平教授在安吉余村等地指导当地农民在树上、山崖上种起了铁皮石斛……如今,安吉大竹海已成为长三角乃至全国游客生态游、竹海游的最佳地,2017年接待游客超过2237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超过280亿元。

良性循环实现跨越发展

安吉干部群众说,能将毛竹完全吃干榨尽,靠的就是浙江农林大学的技术和智慧。如今,科技竹先后被开发成能吃、能喝、能居、能穿、能玩、能游的时尚产品,形成了七大系列5000多个品种,形成了一个数百亿元的大产业,为安吉成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源地奠定了生态基础,也为安吉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打造“中国最美县域”奠定了环境基础。

在精准服务安吉竹产业发展的基础上,学校已经探索形成了“一根科技竹,开辟农民致富路,一亩万元山,强林富民奔小康,一群特派员,精准扶贫攻难关”的精准帮扶模式,在浙江、福建、安徽等省的50多个县市区转化科技成果1500多项次,产生经济效益超过200亿元。在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同时,学校也得到了更好更快的发展: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中心先后落户,学校入选省部共建高校,成为浙江省重点建设高校、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在践行“两山”理念、服务社会发展过程中,浙江农林大学实现了自身华丽而快速的发展。

“学校坚持践行‘两山’理念,始终致力于服务‘三农’发展,紧密对接乡村振兴战略等重大战略部署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培养了一大批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的农林人才,为浙江建设乡村振兴示范省、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有力的人才和科技支撑。”浙江农林大学党委书记周国模教授说。